文言文阅读《薛奎识范镇》题目及答案 世界今亮点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文言文阅读《薛奎识范镇》题目及答案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如果这9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,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文言文阅读《薛奎识范镇》题目及答案相关的文章。
篇1:文言文阅读《薛奎识范镇》题目及答案
文言文阅读《薛奎识范镇》题目及答案
薛奎识范镇
【资料图】
?范镇①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守蜀,一见爱之,绾②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“得一伟人④,当以文学名世。”
??(选自《宋史?范镇传》)
??[注释] ①范镇:宋朝人。②绾(wǎn):留。③帅客:此指太守的宾客。④伟人:不平常的人。
[文言知识]
??“阳”与“阴”。古代山的南面叫“阳”,山的北面叫“阴”。上文“华阳”,即华阳县,它当在华山之南;又,“华阴”,当在华山之北。而水的`南面称“阴”,水的北面称“阳”,恰与山相反。江苏省的“江阴”市,当在长江的南面;“淮阳”县当在淮河的北面。
[思考与练习]
??1.解释: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
??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
??
2.翻译: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? ②及还朝,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? 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【译文】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做蜀地的太守,一见面就很赏识他,留在自己的府中,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。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,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,过了一年,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。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,用车带他一起进京。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,回答说:“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,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。”
【参考答案】
4、薛奎识范镇
1.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、前往⑤超过
2.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;②等到薛奎回京城,便带着他一同走;③必然凭文学出名。
篇2:《薛奎识范镇》阅读答案
范镇①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守蜀,一见爱之,绾②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“得一伟人④,当以文学名世。”
选自《宋史·范镇传》
注释:
①范镇:宋朝人。
②绾(wǎn):留。
③帅客:此指太守的宾客。
④伟人:不平常的人。
阅读上文,回答下列问题。
1.解释: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
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
2.翻译: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②及还朝,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补充知识:“阳”与“阴”
古代山的南面叫“阳”,山的"北面叫“阴”。
上文“华阳”,即华阳县,它当在华山之南;又,“华阴”,当在华山之北。
而水的南面称“阴”,水的北面称“阳”,恰与山相反。江苏省的“江阴”市,当在长江的南面;“淮阳”县当在淮河的北面。
参考答案:
1.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、前往⑤超过
2.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;
②等到薛奎回京城,便带着他一同走;
③必然凭文学出名。
篇3:《薛奎识范镇》的文言文
《薛奎识范镇》的文言文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〔kuí〕守蜀,一见爱之,绾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“得一伟人,当以文学名世。”宋庠兄弟见其文,自谓弗及,与为布衣交。
译文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作四川地方长官时,初次见面就很喜欢他。把他拉到官府,让他给自己的孩子讲授学问。范镇自己愈加谦让,每每走过薛奎的.府门便小跑而过(以示恭敬)。过了一年,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地方长官的宾客。等薛奎从四川回调的时候,用马车载着范镇一同返回京城。有的人问薛奎在四川有什么收获,薛奎回答道:“得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,应该会以文章才学为世所知。”
注释
1、范镇:宋朝人
2、守:太守,官职名
3、爱:赏识
4、绾〔wǎn〕:留
5、俾:使
6、子弟:学生
7、益:更加
8、退:让
9、趋:小步急走
10、逾:过,超过
11、帅客:指太守的客人
12、及:到,等到
13、载:用车载,用车带
14、伟人:不平常的人
15、名世:名于世,在世上出名
篇4:《薛奎识范镇》译文及阅读答案
《薛奎识范镇》译文及阅读答案
薛奎识范镇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〔kuí〕守蜀,一见爱之,绾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“得一伟人,当以文学名世。”宋庠兄弟见其文,自谓弗及,与为布衣交。
(选自《宋史范镇传》)
[注释]
1范镇:宋朝人
2守:太守,官职名
3爱:赏识
4绾〔wǎn〕:留
5俾:使
6子弟:学生
7益:更加
8退:让
9趋:小步急走
10逾:过,超过
11帅客:指太守的客人
12及:到,等到
13载:用车载,用车带
14伟人:不平常的人
15名世:名于世,在世上出名
译文: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作四川地方长官时,初次见面就很喜欢他。把他拉到官府,让他给自己的孩子讲授学问。范镇自己愈加谦让,每每走过薛奎的府门便小跑而过(以示恭敬)。过了一年,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地方长官的宾客。等薛奎从四川回调的时候,用马车载着范镇一同返回京城。有的人问薛奎在四川有什么收获,薛奎回答道:“得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,应该会以文章才学为世所知。”
载以俱 :以,而, 表顺接
[文言知识]
“阳”与“阴”。古代山的南面叫“阳”,山的`北面叫“阴”。上文“华阳”,即华阳县,它当在华山之南;又,“华阴”,当在华山之北。而水的南面称“阴”,水的北面称“阳”,恰与山相反。江苏省的“江阴”市,当在长江的南面;“淮阳”县当在淮河的北面。
[思考与练习]
1.解释: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
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
2.翻译: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②及还朝,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
薛奎识范镇
1.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、前往⑤超过 2.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;②等到薛奎回京城,便带着他一同走;③必然凭文学出名。
篇5:薛奎识范镇阅读试题及答案
薛奎识范镇阅读试题及答案
薛奎识范镇
范镇①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守蜀,一见爱之,绾②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“得一伟人④,当以文学名世。”
(选自《宋史·范镇传》)
[注释] ①范镇:宋朝人。②绾(wǎn):留。③帅客:此指太守的宾客。④伟人:不平常的人。
[文言知识]
“阳”与“阴”。古代山的南面叫“阳”,山的北面叫“阴”。上文“华阳”,即华阳县,它当在华山之南;又,“华阴”,当在华山之北。而水的南面称“阴”,水的.北面称“阳”,恰与山相反。江苏省的“江阴”市,当在长江的南面;“淮阳”县当在淮河的北面。
[思考与练习]
1.解释: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
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
2.翻译: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②及还朝,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薛奎识范镇
1.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、前往⑤超过 2.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;②等到薛奎回京城,便带着他一同走;③必然凭文学出名。
篇6: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:薛奎识范镇
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:薛奎识范镇
范镇①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守蜀,一见爱之,绾②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“得一伟人④,当以文学名世。”
(选自《宋史·范镇传》)
[注释] ①范镇:宋朝人。②绾(wǎn):留。③帅客:此指太守的宾客。④伟人:不平常的人。
[文言知识]
“阳”与“阴”。古代山的南面叫“阳”,山的北面叫“阴”。上文“华阳”,即华阳县,它当在华山之南;又,“华阴”,当在华山之北。而水的南面称“阴”,水的北面称“阳”,恰与山相反。江苏省的.“江阴”市,当在长江的南面;“淮阳”县当在淮河的北面。
[思考与练习]
1.解释: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
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
2.翻译: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②及还朝,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;
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
1.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、前往⑤超过 2.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;②等到薛奎回京城,便带着他一同走;③必然凭文学出名。
篇7:薛奎识范镇文言文原文翻译
薛奎识范镇文言文原文翻译
各位同学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其中有一项就是翻译,我们看看下面的薛奎识范镇文言文原文翻译吧!
薛奎识范镇文言文原文翻译
薛奎识范镇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〔kuí〕守蜀,一见爱之,绾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“得一伟人,当以文学名世。”宋庠兄弟见其文,自谓弗及,与为布衣交。
(选自《宋史?范镇传》)
[注释]
1范镇:宋朝人
2守:太守,官职名
3爱:赏识
4绾〔wǎn〕:留
5俾:使
6子弟:学生
7益:更加
8退:让
9趋:小步急走
10逾:过,超过
11帅客:指太守的客人
12及:到,等到
13载:用车载,用车带
14伟人:不平常的人
15名世:名于世,在世上出名
译文: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作四川地方长官时,初次见面就很喜欢他。把他拉到官府,让他给自己的孩子讲授学问。范镇自己愈加谦让,每每走过薛奎的`府门便小跑而过(以示恭敬)。过了一年,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地方长官的宾客。等薛奎从四川回调的时候,用马车载着范镇一同返回京城。有的人问薛奎在四川有什么收获,薛奎回答道:“得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,应该会以文章才学为世所知。”
载以俱 :以,而, 表顺接
[文言知识]
“阳”与“阴”。古代山的南面叫“阳”,山的北面叫“阴”。上文“华阳”,即华阳县,它当在华山之南;又,“华阴”,当在华山之北。而水的南面称“阴”,水的北面称“阳”,恰与山相反。江苏省的“江阴”市,当在长江的南面;“淮阳”县当在淮河的北面。
篇8:中考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之薛奎识范镇
中考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之薛奎识范镇
【原文】
薛奎识范镇
范镇①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守蜀,一见爱之,绾②于府舍,俾与子弟讲学。镇益自谦退,每行步趋府门,逾年,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。及还朝,载以俱。有问奎入蜀何所得,曰:得一伟人④,当以文学名世。
(选自《宋史·范镇传》)
[注释]
①范镇:宋朝人。②绾(wǎn):留。③帅客:此指太守的宾客。④伟人:不平常的人。
[文言知识]
阳与阴。古代山的南面叫阳,山的北面叫阴。上文华阳,即华阳县,它当在华山之南;又,华阴,当在华山之北。而水的"南面称阴,水的北面称阳,恰与山相反。江苏省的江阴市,当在长江的南面;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。
[思考与练习]
1、解释:
①俾:
②益:
③退:
④趋:
⑤逾:
2、翻译:
①薛奎守蜀:
②及还朝,载以俱:
③当以文学名世:
【译文】
范镇字景仁,成都华阳人。薛奎做蜀地的太守,一见面就很赏识他,留在自己的府中,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。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,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,过了一年,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。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,用车带他一起进京。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,回答说: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,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。
【参考答案】
4、薛奎识范镇
1、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、前往⑤超过
2、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;②等到薛奎回京城,便带着他一同走;③必然凭文学出名。
篇9:文言文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
文言文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
比较阅读【甲】【乙】两个文段,完成5-8题。(16分)
【甲】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或谓惠子曰: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三日三夜。庄子往见之,曰:南方有鸟,其名为鵷鵮,子知之乎?夫鵷鵮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鵷鵮过之,仰而视之曰:吓!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
【乙】平原君欲封鲁仲连,鲁仲连辞让再三,终不肯受。平原君乃置酒。酒酣,起前,以千金为鲁仲连寿。鲁连笑曰:所贵于天下之士者,为人排患、释难、解纷乱而无所取也。即有所取者,是商贾之人也,仲连不忍为也。遂辞平原君而去,终身不复见。
(选自《史记》)
【注释】封:封赏。②贵:认为 可贵。即:如果。
5.解释下面加点的词。(4分)
(1)或谓惠子曰( ) (2)非梧桐不止( )
(3)是商贾之人也( ) (4)递辞平原君而去( )
6.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(3分)
A.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
B.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
C.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
D.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
7.翻译下面句子。(4分)
(1)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
译文:
(2)酒酣,起前,以千金为鲁仲连寿。
译文:
8.回答下面问题。(5分)
(1)【甲】文庄子和【乙】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`志趣?(2分)
答:
(2)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?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。(3分)
答:
二、(16分)
5.(1)有人 (2) 栖息(3)这(4)离开
6. B(3分)
7.(1)惠民子在魏国(染国)当宰相,庄子去看望他。(2分)
(2)酒喝得很畅快(的时候)(平原君)起身上前,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(祝福) (2分)
8.(1)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(淡泊名利)。(2分)
(2)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(讲故事的方法),如把自己比作鹓鶵(把惠子比作鸱;氢功名利禄比作腐鼠,)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;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,强调自己的志趣。(3分)
★ 薛奎识范镇原文及译文
★ 王戒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
★ 文言文阅读题目点评
★ 文言文《徐文长传》阅读题目及答案
★ 《桃花源记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
★ 文言文课堂题目与答案
★ 文言文牧童捉小狼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
★ 文言文阅读《颍滨遗老传》题目及答案
★ 《二柄》高中文言文阅读及题目
★ 现代文阅读题目以及答案